1、智慧的母親會讓孩子活在音樂世界中
不同的氛圍能培養出不同的孩子。如果您一心想讓孩子愛上音樂,不妨從日常生活的細節開始。常常讓音樂伴隨著孩子的活動,起床時,播放一些活潑、有力的樂曲;吃飯時,再播放一些優美、舒緩的樂曲;臨睡前,播放一些輕松、安靜的樂曲;即便是給孩子講故事,也要選擇一些和諧的樂曲做伴奏,增強情感的渲染。早一點開發女兒對于律動的認識,跟隨音樂的節拍有節奏地做動作,打拍子、踏步、跳舞,加上適當的鼓勵,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向往一定會有所提高。
2、父母正確引導,讓女兒自己挑樂器
一心想讓孩子掌握音樂才能的父母,往往擅自做主決定孩子要學的樂器。其實父母引導為主,讓孩子自己做決定,才是幫孩子選擇樂器的正確方發。小孩子學東西,最容易3分鐘熱度,要讓孩子有信心學下去,選擇樂器就很關鍵。給您一些建議,不妨參考一下。
3歲以下的孩子,肺活量小,學習吹奏樂有困難,開始最好不要選擇這類樂器;4~5歲可以開始學鋼琴、電子琴、手風琴等鍵盤樂器,而學習弦樂器,如小提琴、古箏等,應該在5歲半之后。一般來說,學習鍵盤樂器一年,基本掌握了音準和節奏感后,再轉學弦樂器會更好。
選擇樂器,最重要的是看適不適合,性格,價格,時間,喜好一樣也不能考慮少了。參考以上建議,不要強迫,不要干預,在孩子感興趣的前提下,讓她們華麗變身,鋼琴公主、琵琶女孩不再遙遠。
教育部近日發布的《3-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》(征求意見稿)指出,幼兒在6歲前,會10以內加減法就行。走訪發現,多家幼兒園娃娃的學習水平按此標準都遠遠超前?!澳芙邮芎⒆佣嘧鲇螒蛏僮x書,但又擔心其輸在起跑線上”是幼兒家長的普遍心理。
六一之際,教育局組織來自市學前教育研究會、社區與家庭教育研究部的專家團隊,就幼兒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。
幼兒學習小學知識是“揠苗助長”
近日,市區27所幼兒園簽署公約,杜絕“小學化”教育。專家指出,因為游戲才是兒童基本的生活方式。
過早地讓學前兒童學習小學知識,實在是一種揠苗助長的做法。數據表明,學前兒童花大量時間訓練的算數等技能,在小學一年級的優勢體現不到半年,相反,“揠苗助長”對孩子長遠發展造成的傷害卻難以挽回。
兒童應在3歲以后上幼兒園
別趕“學琴熱”3-5歲最好先聽音樂
走訪市內多家藝術培訓學校,幼兒鋼琴班的生意“非常好”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表示:“3-5歲時最好讓孩子先聽好的音樂,但不少家長仍會堅持送不滿6歲的娃娃來學習?!?/p>
專家表示,幼兒的音樂注意力等都較6歲后的孩子弱些,接受鋼琴教育可能會是一種比較大的挑戰,嚴重的后果在于幼兒承受學琴的挫敗感可能遠遠高于成就感。